强化对文具盲盒本质甄别,避免局部失管乱象
随着暑期进入尾声,“开学经济”也逐渐升温,又到了同学们购置新文具的时候。随着近年来盲盒风逐渐渗入文具消费市场中,线上线下(39.000, 0.00, 0.00%)相继出现了文具盲盒销售热。
记者走访多地小学附近周边的文具店、文创店,经过调查发现,盲盒笔是文具盲盒中最为普遍的存在。不少店家都把盲盒笔摆在门店显眼处,仍有一些盲盒笔存在没有公示抽取概率、抽取款式等关键信息的问题。这些文具在盲盒的“包装”下,摇身一变,就成了价格翻番的“刺客”。(潇湘晨报)
一切皆可盲盒的浪潮之下,文具自然也难置身事外。各种形式的文具盲盒,近年来层出不穷。而从近来爆出的信息看,这一细分商品门类,呈现出了一些新变化,比如说盲盒卡片和盲盒文具的深度融合。奥特曼、原神、叶罗丽等学生们喜爱的动漫或游戏角色,被以各种方式嵌入盲盒文具的产品设计之中。卡牌热和盲盒热的合流,在“文具”市场得到了一种极致化的演绎。
“盲盒+”,作为一种可以简单复制的营销策略,此前屡试不爽。追寻“隐藏款”,成为各个年龄段玩家的共有执念。围绕着盲盒这门生意,跨行业的无序扩张,衍生了重重乱象。作为回应,职能部门迅速给出了系统性的监管防范。今年6月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,其中提到,“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”“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”,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,类似条款的落实情况,还是不尽如人意。
实际上,很多校园周边店都是直接向中小学生出售“文具盲盒”,并未履行“取得监护人同意”的法定义务。这里就涉及一个“偷换概念”的问题,比如说一些店主就坚持认定此类文具不是盲盒,“店内出售的套装是不存在抽奖概率的,一般一整盒中基本是有全部款式的。”似乎是盲盒,又似乎不是盲盒。这种擦边球式的操作,给日常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。再加之执法力量对校园周边市场的下沉,本身就是力度有限的。种种因素叠加,客观上造成了局部失管的状况。
盲盒的隐蔽化、变形化,在文具产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在很多时候,不少厂家、商家,有意无意地把盲盒和抽奖式有奖销售混为一谈。之于此,就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能动地运用法律,从更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立场出发,积极介入治理。